气温骤降 雨雪来袭 全能型冷空气威力有多大?******
1月11日至15日,一股全能型冷空气来袭,将给我国带来剧烈降温、大风及大范围雨雪。全能型冷空气有什么特点?又是如何形成的呢?来听听北京市气候中心气候预测与评估室副主任张英娟的回答。
什么是全能型冷空气?
“全能型冷空气”顾名思义就是冷空气是”全能型“的,它具备了冷空气的所有特征,可以说是冷空气综合体,它的特点是大风风力强、降温幅度很大、影响范围很广,同时还会伴有雨、雪等,在一些地区有可能会达到寒潮标准。
为什么气温也爱“坐过山车”?
冷空气是温度很低的冷气团,这个冷气团多在极地与西伯利亚大陆上形成,然后南下引起强降温、雨雪等。常说的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其实说的就是冷空气的源地。
西伯利亚和北极是非常寒冷的地区,那里的温度一般可以达到零下几十度。如果冷空气来自西伯利亚,它所经过地区的气温将急剧下降。这种温差可以达到10度以上。尤其是在冬季,可能会在一夜之间感受到春天入冬的感觉,冷空气还会伴随着降雨甚至降雪的天气变化。不过,每次冷空气的强度都不一样。有时强,有时弱,由于移动路径不同,受影响的范围也会有所不同。
气温“坐过山车”,就是温度的骤降陡升。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季节转换时期。熟知的“倒春寒”就是这样一种现象,倒春寒发生在春季,春季是冬季向夏季转换的季节,在春季气温迅速回升过程中,冷空气来袭,造成气温的骤然下降。
大幅降温有哪些防寒注意事项?
首先是出行方面,出门增添衣物,注意防寒保暖,做好呼吸道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遇雨雪天气,得注意路面湿滑。大风天气不在有玻璃门窗或大树下,广告牌等地方逗留等。
大风降温天气将对交通出行产生很不利的影响,所以提醒有出行计划的公众多关注气象部门的预报预警信息以及交管部门的路况信息,安排好自己的行程,顺利、安全出行。
其次是居家方面,一是关好门窗,做好水管等防冻措施,另外居家取暖,用火、用电、用气增多,因此要注意用电、用气安全。二是室内空气流通不畅,一氧化碳中毒事故风险较高,注意加强防范。
三是生产安全方面。有些施工项目赶工期、抢进度,生产安全方面有隐患,加之不利天气影响,安全事故风险仍然不容忽视。
监 制:战 钊
策划/制作:蔡 琳 肖春芳
港籍广州市政协委员郑志雯建议:打造大湾区骑游双轴线******
中新网广州1月6日电 (记者 程景伟)政协第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1月6日开幕。香港籍广州市政协委员、瑰丽酒店集团首席行政总裁郑志雯建议,广州可以积极联动相关城市,联合香港、澳门,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骑游双轴线。
截至2021年底,广东省已累计建成碧道2900多公里,到2025年预计达到7800公里。《2021年广州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显示,2021年广州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78%。此外,港澳地区骑行也日益风靡,以香港为例,香港单车节是香港最大规模的单车盛事之一。
在郑志雯看来,以上这些情况都为粤港澳大湾区内发展统一规范的骑行活动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粤港澳都有爱好者耳熟能详的骑游路线,但这些路线都尚未串联起三地,也没有统一规范,亟待通过科学规划和建设,实现互联互通。
郑志雯建议,广州可以联动广东省内相关城市,联合港澳,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骑游双轴线。她说,“双轴”具体指的是“西线—人文之轴”和“东线—创新之轴”。
其中,“西线—人文之轴”线路规划为:从香港、澳门经港珠澳大桥到珠海后,以广东省绿道1号线为主轴,依次经珠海、中山、广州、佛山和肇庆等地。广东绿道1号线以大山大海为特色,重要景点包括肇庆七星岩风景区、佛山云东海、南沙蕉门河和珠海横琴长隆等。据介绍,此条轴线最大的特点是首次提出并实现港珠澳大桥的骑游功能。
“东线—创新之轴”线路规划为:从香港到深圳后,依次经深圳、东莞到广州增城区、从化区。该路线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休闲度假目的地于一体,并在一定程度上与广深港澳科创走廊重合。
郑志雯认为,建设大湾区骑游双轴线,有着多方面的利好,包括有利于打造新型体育旅游模式,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促进湾区城市间良性互动,增强双向了解。
为更好赋能大湾区骑游双轴线的打造,郑志雯还建议,穗港澳合作策划举办国际骑游节、国际骑游赛等大型活动;广州还可以联合港澳的骑行组织,持续推出骑游轴线推广活动。(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